今天是
首 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志书编纂 年鉴编纂 行业志书编纂
旧志整理 村镇志 家谱编修 史话口述史 方志书库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突出“三个导向”,不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来源:宁夏方志网 日期:2022-3-16
    2021年12月,《西安年鉴(2020)》荣获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年鉴。这是继《西安年鉴(2019)》获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年鉴后,《西安年鉴》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近日,西安市副市长沈黎萍作出批示表示祝贺,肯定成果来之不易,要求研究把优秀成果转化利用,更好发挥年鉴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西安年鉴》1993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29卷。在29年的发展中,《西安年鉴》的编纂人员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推动西安年鉴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01 突出政治导向,把好政治关口

    《西安年鉴》在编纂过程中,坚定不移地突出政治导向,严把政治标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修史修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等重要指示精神,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的角度,在文字、图片方面严格把关,努力做到顺应新时代、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西安年鉴(2020)》增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年鉴编纂始终,体现在组稿、编辑的全过程中。组织学习《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军事等方面的记述规定,逐条细化到《西安年鉴行文规范》当中,落实到编纂实践当中,使编辑和撰稿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严把政治关,坚决杜绝在政治方向上出现偏差。

    02 突出精品导向,把好质量关口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严把篇目设计关。《西安年鉴》始终秉持“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品意识,积极参加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主动对标精品年鉴。在各个环节对标对表,优化框架设计和条目编写,扩展稿件来源渠道,深入分析机构改革后全市各单位“三定方案”,按照部门职能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科学分类,通过增设类目、调整分目、归并条目、完备要素等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设置“西安印象”“西安年度大事”“年度热词”等彩页栏目,直观记录西安的国际化、现代化历程,凸显西安的年度特色和地域特色。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把流程关。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年鉴》编辑部内部分工明确,形成《西安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流程》《西安年鉴编辑部会议制度》《西安年鉴责任编辑职责》《西安年鉴行文规范》等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在组稿阶段,坚持周例会制度,每周责任编辑定期汇报组稿进度和存在问题,保证组稿时限;在审稿阶段,坚持“三审三校一返稿”制度,尤其是在年鉴创刊伊始,就始终坚持在责编审阅后进行返稿,有效减少了改稿过程中的人为差错;在出版阶段,聘请出版社专业审稿和校对把关,最大限度降低出错率。 

    三是加强撰稿队伍建设,严把撰稿质量关。经过多年建设,编辑部已形成一个包括市级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部门及热爱史志工作的各界人士等组成的高效供稿网络和一支基本稳定的撰稿队伍。每年在落实任务时,编辑部都要召开撰稿人培训会议,就审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在组稿阶段,以电话了解、上门沟通等形式,了解撰稿人的写作思路,引导落实《篇目大纲》和《行文规范》的要求,有效保障撰稿质量。

    四是加强编纂队伍建设,严把编纂质量关。高度重视年鉴编纂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组建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年鉴编纂者队伍。积极鼓励本单位年轻业务人员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和全国性会议,定期开展审稿评比活动,建立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年鉴编纂和研究队伍。严格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及《补充规定》,规范编纂出版流程,完善年鉴质量评议、审查验收制度,细化质量考评体系,牢牢绷紧质量控制这根弦,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保密关、文字关、出版关。

    03 突出价值导向,做好中心服务

    《西安年鉴》在编纂过程中突出价值导向,坚持编以致用,围绕西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社会现实,力求“编纂有温度的年鉴”,同时在编纂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出版网络版《西安年鉴》;适应手机的普及,创刊“掌上年鉴”,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手机阅读;配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办《西安年鉴》英文版;服务市民需要,创刊内容浓缩、贴近现实、更便于携带的《西安概览》。这些创新形式和创新内容使得《西安年鉴》充满生机和活力。多年来,《西安年鉴》以其特有的权威性、资料性、现实性,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各部门增进了解、加强协作,提供了及时而权威的信息;为企业了解政府决策、适应市场经济、转换机制,提供了最新的信息;为社会各界研究市情,进行纵横对比、借鉴、参政议政,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资料;同时也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权威的政策借鉴和生活指南,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编好中、英文版年鉴的基础上,《西安年鉴》编辑部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鉴用鉴活动,向全国各地市,各有关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和西安市级单位赠送中、英文年鉴和各种地情书籍,充分发挥年鉴“服务社会、资政育人”的功能。同时,《西安年鉴》编辑部积极实践李克强总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批示精神,拓展开发出《西安年鉴效率手册》《为西安喝彩》《世园在西安》《西安百年大事要览》《缓堵保畅西安行》《西安干部文化读本》《古丝路与新西安》等一系列“短、平、快”的地情书籍,服务现实需要,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友情链接: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广西地情网 |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 |  青海省地方志 |  甘肃省地方志网 |  陕西省方志网 |  中国方志网 |  中国方志出版社